别开发 app 了,做个公众号就可以了?
2016/8/22 17:28:03
nbsp; 2.6、从适配成本考虑
在微信应用里,不管用户用的是何种手机,获得的体验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也能用相对较低的开发成本让其一致。
如果你是 app 测试人员或产品经理,你肯定会特别讨厌 Android,因为 Android 设备数量众多,不同尺寸、不同性能、不同分辨率为开发和测试带来极大的工作量。
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微信消息应用,微信提供了固定的消息模板,这意味着,不管用户使用的是什么系统,他们看到的界面是相同的。
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网页应用,你只需要针对不同尺寸的屏幕稍微调整前端代码,用户就能获得统一的体验。相比起针对不同的安卓设备做调整,前端的调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2.7、从精益创业的角度考虑
精益创业简单来说指的是小规模试错,然后迭代,然后再试错,再迭代,最后成功。这是现今互联网创业的基本方法。
基于微信开发产品,更符合精益创业的理念。
省钱
开发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迭代更快
修改无需等待审核,迭代后马上能看到效果,然后继续观察和迭代
创业,拿着一个公众号去找投资并不会让人觉得可笑,反之,这是一种更精益的起步。
2.8、Facebook 也证明了这一点
大概两三年前(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Facebook 将聊天功能单独剥出来做了 Facebook Messenger,形态就跟微信刚推出时一样:聊天、群组。
半年前,Facebook 推出了 Messenger Platform ,用中文来说,就是「Facebook 公众号」。用户除了可以在 Messenger 里聊天外,还可以关注 CNN 看新闻,可以买鞋:
CNN 的机器人(相对于微信公众号)可以根据我发送的关键词给我推送新闻,我可以从我关注的 Shop Spring 机器人里点菜单,直接去买鞋。
不久前,那个曾经给 TechCrunch 撰稿写微信如何改变中国互联网的老外 — Dan Grover — 微信的一名产品经理,跳槽到了 Facebook ,是不是负责 Messenger Platform 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一点是,Facebook 有注意到微信,并试图从微信身上学会点什么。
所以,Facebook 也在试图让第三方在「聊天工具」里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不是单独开发 app。
这是趋势。
这一次,中国比美国超前。
3、但是,基于微信开发也有若干问题
相比起开发 iOS 和 Android app,只开发微信公众号,也会有一些问题。
3.1、纯网页应用效率不够高
我们不可能只开发一个像 Siri 那样的「机器人」公众号,因为这样的体验在很多场景下,效率是非常低的。更多的场景,我们是以点击的方式找到我们想要的功能。
点击基本上是在网页上进行的,网页是用 HTML5 开发的,浏览得是否流畅,与网速、页面内容量都有关系,不像原生应用,除了要加载的内容,其它控件都是本地化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没有网络,微信公众号整个就歇菜了,因为它无法离线使用。
从这个角度,原生应用要比微信公众号好。
3.2、拉新只能靠自己
App Store 有编辑推荐机制,也有排行榜,这让每个 app 除了自身的渠道外,还能获得额外的推广入口。Android 也如此,国内各个安卓市场,都设有推广位。
但微信从来没有推广过任何一个公众号,每个公众号只能靠自己,平台不会给你导流量。
哪怕在推出应用号后,短期内微信平台应该也不会推广任何第三方应用号。我深信这一点。
3.3、无法获取用户资料和好友关系
使用微信登录,微信给每个产品返回的是用户的 OpenID、头像、昵称、性别、语言、城市,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不像 Facebook ,使用微信登录,微信不会返回用户的好友关系。
如果你开发了一个 app ,正在和另一个 app 相互推广,推广时,你们可能会交叉查看用户数据,来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
但在 2 个不同微信公众号里,你无法查看关注者的交叉程度。除非这两个公众号在同一个开发者帐号之下。因为用户的 OpenID 对每个公众号是不一样的。
诸多的限制会导致你在用户登录后,仍然需要开发相关的功能,来收集用户的资料(比如手机号、邮箱等),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和开发功能。
3.4、营销的限制
微信封了不少公众号,被封的公众号里,被谈论最多的一类是「诱导分享」。
不久前,易到用车的一次营销就被微信定义为「诱导分享」,遭到封禁。
要在微信平台里活下来,你必须遵守微信的规则,而「诱导分享」是最让开发者讨厌的规则 — 试问哪个产品不希望用户多分享?哪个产品不诱导用户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呢?
可是,微信并不希望营销活动拉低了朋友圈的质量。
这需要平衡,但这种平衡非常难,往往让开发者感到难受,随之产生抱怨。要么,想方设法在微信的规则里活着,要么,想想别的渠道可以怎么玩。
3.5、入口混合在会话列表
微信服务号的会话和好友的会话一样,被混合在一个列表里。虽然在「通信录」里有专门的公众号入口,但里面的公众号无法自由排序。
这意味着,用户并不能像在手机桌面上自由挪动图标一样,把常用的放在第一屏,或做分类。
这样会让公众号的留存降低,因为用户需要通过搜索或一层一层的结构寻找之前关注过的公众号。
4、网页应用有没有可能更快?
从技术角度来说,阻碍更多人「只」开发微信公众号的原因可能是:
HTML5 网页加载速度慢
无法离线使用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1、Nike 广告的启示
里约奥运会第一天,我的朋友圈被 Nike 的这一广告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