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才是正道

2015/12/21 14:30:56
如何获取ERP的企业价值是ERP实施应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实践和研究活动主要关注ERP的实施过程,然而持续改进确是获取企业价值的ERP生命周期的“长尾”。克里斯安德森在其《长尾理论》一书中揭示了传统需求曲线中过去常常被忽视的那条无穷长的尾巴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而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ERP领域。所有ERP实施方法论的最后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长长的尾巴,称为“持续改进”,并且被认为是企业获取价值的根本保障。
 
    然而,由于erp管理软件项目的阶段性特征,erp管理软件实施顾问通常在系统上线之后就结束实施项目,将“持续改进”留给企业客户,而企业用户在该领域知识匮乏,因此往往使持续改进这个“长尾”被人所忽视。当人们质疑erp管理软件企业价值的时候,“没有进行持续改进”常常成为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借口。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是一个伴随erp管理软件应用的长期过程,因此本文认为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需要与erp管理软件实施有一个明显的阶段划分,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实施项目的结束,仅仅完成了企业管理重塑的80%,这80%更多的是erp管理软件系统的共性特征,而真正体现和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部分是在共性特征上的个性特征的塑造,虽然只有20%,但确实企业价值创造的“长尾”。
 
    由于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的长期性和个性化特征,这就使得这一过程更难于管理和操作,方法之一就是设定阶段性的效益目标和持续改进的关键活动。很多学者就ERP冲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管理和经济角度,提出了许多定性、定量的评估方法,多数ERP效益评估重点关注ERP的投资回报,更关注外在的结果;王惠芬提出ERP实施应用过程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趋同理论,使得ERP效益评估进一步关注企业内部,其着作中提出的“成熟度模型”强化了过程思想。然而,该理论中仍将研究重点放在实施过程,并且企业管理模式的辨识的可操作性不强。
 
    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erp管理软件具有更高的战略地位,不仅提供基本的信息工具,而且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逐步成为数字企业的核心。因此,面向持续改进的ERP效益评估,不仅要突出ERP的阶段性效益,更要反映出企业在管理模式变化,在重塑企业DNA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能够具有较强的阶段对比性,以及良好的方向导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