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5/05/15 15:36:41
企业集团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的多层次组织结构的经济组织,它的出现使企业更好地实现了“交易内部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由此可见,企业集团的内部协调成本要远远低于单一企业组织间的协调成本或交易成本。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出现到现在,企业集团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和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集团若想继续稳定的生存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不仅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企业集团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第一,财务目标基本上由最高决策者确定。企业集团是由多个经济实体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并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进行相关管理活动。集团企业的财会业务虽然不仅要满足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活动的需求,还要向政府,社会以及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提供准确、公正的财务信息,但为了满足集团资产优化运行的要求,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基本上还是由最高决策者确定。
 
    第二,财务活动较为复杂。组成企业集团的各种经济实体所在的地区以及所从事的行业可能各不相同,这造成了大部分集团企业的跨地区性与跨行业性,集团内部的部门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各种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比较繁琐,具有多种核算方式或者经营模式,加大了财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这对于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第三,资本是各层结构之间的联系载体。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资本的数量决定着企业集团的结构的安排。集团企业是由多个经济实体构成的企业联合体,而资本的连接形式则决定了经济实体的从属关系和控制关系,是联系各层结构的载体。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集团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效益,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依旧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亟需解决。
 
    (一)集团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不够全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风险,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理念逐步融入到企业决策过程中。然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大多是技术型和生产型人才,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较慢,财务管理理念不全面。一些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在进行筹资时没有在资本结构最优化的角度上考虑,只关注筹集资金的总额;在进行投资时也没有测算风险报酬,忽视了对未来现金流量分析,只关注于企业投资收益的高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集团资源的浪费,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由于集团主营收入的类别较多,分布较广,因此财务结算的时效性成为薄弱环节,并缺乏有效的监督,不利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发展。虽然集团公司所属的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化起步较早,但由于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集团各个下属机构财务软件各不相同,集团总部难以通过对财务软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分析,需要财务核算人员对大量的业务单据进行整理后才能够制作凭证,严重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措施
 
    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事前和事中控制措施并不完善。事前控制缺乏预算,事中控制则流于形式,只是将年度利润规划做为监控依据,并没有把计划具体化。部分企业集团还存在这种现象,一些下属机构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没有将会计法规及制度作为依据,只按本企业领导的意图办事,从而导致了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当集团下属企业法人代表具有较大的权利时,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对其进行监督与约束,很容易造成资产的大量浪费与流失,不利于企业集团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活动的开展。
 
    (四)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投资、经营、财务等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与考核等过程。由于企业集团的层级建设比较复杂,部门繁多,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现象较为突出,预算管理的理念难以在集团内部得到贯彻。加之我国一些企业集团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没有单独设置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活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不利于预算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