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的企业应用ERP能够获得成功,而在国内的应用却不理想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国内企业面临的困惑之一,也是ERP软件开发商遇到的棘手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管理模式差异导致水土不服
ERP设计的背景源于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反差太大,对于企业来说,应用ERP,对于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国内企业难于适应和衔接。
这实际上是ERP软件设计的管理思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模式发生了碰撞,这些ERP软件产品的管理思想大多出自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国内企业大多数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转型期,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牵涉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内部,往往还包括一些外部社会上上下下各部门、各行业和行业间的复杂关系。
而ERP软件中规定的流程对国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互相不能适应,从而导致了可用率低、或者应用效率低的问题。
2. 利益不平衡导致消极使用
ERP系统对企业的应用目的是使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此,建立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机制是实现ERP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这些机制的建立又不可避免的要弱化各部门间的界限和部门领导的主观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强化信息流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到现有的企业权利体系和利益关系。另外,部门和机构的调整将打破原有利益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部分人的排斥心理和消极作用。
3. 固化流程不适应变化需要
在ERP软件产品中,有些具体业务运行机制中还固化了大量的标准流程,这些流程是在西方多年的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而国内企业处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向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之中,一些非预算性的、非过程控制性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无法在这些ERP软件中得到体现。
4. 汉化过程导致理解偏差
从国外购进的ERP软件大多数都是经过汉化处理的,在翻译过程中,一些专业词汇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涵义上的模糊和不确切,从而给企业的应用带来一些不当的理解和使用。
5.文化背景对操作方式的影响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界面设计和操作方式上风格也不同,导致国内企业用户对国外产品的使用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