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软件资讯

ERP 从其发展轨迹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时期的跨越

2017/03/10 11:03:42
第一次跨越是20世纪40—50年代    由“订货点法”向“MRP”发展。“订货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当时人们是为了解决库存控制问题而提出的。在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在管理工作中,它还仅仅是一种库存的订货点计划。进入50年代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梳理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MRP理论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开始兴起。所谓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这一技术理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以产品组织生产的方式,而将零部件生产与面向顾客订货的产品装配分离,按零部件生产的提前期组织生产,以便明显地压缩库存周期,保证及时供货和降低库存。

第二次跨越是20世纪60—70年代由“MRP”向“MRPII”扩展。MRPII(制造资源计划)是美国企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借助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探索生产规律的实践中开发出的一套完整的计机
辅助企业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应该说,由MRP向MRPII发展,是管理人员不断探索生产管理规律的结果,是在客观上将本来就存在的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借助计算机这个工具加以规范化、条理化。这一阶段它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追求最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为目标,使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在企业营运中得到有效的贯彻。从MRPII管理思想在企业的实际应用看,其所呈现的特点,包括数据共享,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性、摸拟预见性、管理体制系统性等。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的企业都风行采用这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

第三次跨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MRPII”向ERP演进。MRPII的兴起与应用,为ERP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总结了MRPII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
ERP)的概念。ERP除了具有MRPII系统的功能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
更多深圳ERP,深圳ERP软件,深圳ERP系统资讯点击首页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