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系统教程

EFD方法及其应用

2016/09/22 15:00:04
 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分析ERP实施过程面临风险的大小,以及为企业挖掘控制ERP实施风险的正确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基于QFD思路演化而成的ERP分析方法。
 
  由于智力因素被认为是导致ERP实施失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文章通过一个实例来阐述如何使用EFD的方法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估在实施ERP过程中将面临的风险,同时也确立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
 
  19世纪70年代,Sullivan在日本首次提出“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anction deployment,QFD)的概念:一种综合方法,它能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各阶段(比如:市场战略,市场规划,产品设计与工艺,原型评估,生产流程设计,生产,销售等)所需要的技能需求。此后,在Lai—Kow Chan和Ming—Lu Wu在文章中回顾了QFD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这个工具在日本、美国等地不断地获得发展;在产品开发、软件项目开发以及BPR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QFD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中都可发挥作用,比如:产品开发,质量管理,顾客需求分析,产品设计,计划编制,工业工程,决策支持,一般管理以及团队合作、时间控制、成本控制等等。
 
  在这里,EFD是指将ERP的内在机理以及内在要求转化为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和素质要求,企业运作的要求以及企业其他方面的要求,以评估企业实施ERP的风险大小,并依此进一步指导企业的运作革新,最终达到控制ERP实施的风险的目的。
 
 
  EFD借助一个类似房屋的工具——ERP屋,将ERP的内在特性(见图2的左翼)与企业的具体运作(见图2的顶端上方)通过他们中间交叉的矩阵来分析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并将这些影响转化为实施ERP对企业经营运作的新要求;比较这些新要求与企业现状的评估值;就可以得出为了成功实施ERP、企业需要提高和关注的重点因素。由此也可以评价企业实施ERP可能遇到的风险大小。
 
  与QFD中用到的质量屋的创建过程相类似,创建ERP屋也包含5个步骤。
 
  步骤1确认ERP的内在机理和特性;也就是ERP正常运作发挥其巨大功效的前提或者必然表现的特征。有些ERP的内在特性对企业的具体经营运作没有要求,而有些则将对企业的具体经营运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部分特性将是重点讨论的对象。
 
  步骤2确定企业经营运作的技能要求和特征;这里主要是将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当中重点考虑的因素和工作方向总结出来,形成企业管理的要求。比如: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员工责任心,员工计算机知识等),企业对组织架构的要求(等级要求,柔性要求,分权要求等),企业对工艺流程的要求(固定程度,复杂性等)以及其他要求。
 
  步骤3将ERP的内在特性与企业经营运作的技能要求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得出在保证ERP内在特性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运作的技能要求需要的达到的目标值(以具体的数值表示);也就是为了ERP正常发挥功效而需要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得到哪些条件。
 
  步骤4对企业经营运作的技能要求的现状进行评估;这部分就是对现今企业在经营运作各个因素的现实情况进行数值化的评估。
 
  步骤5对比步骤3和4的结果,确定企业未来应该强化的企业经营运作的技能和发展方向;根据步骤3得出的目标值和步骤4得到的现值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实施ERP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而具体的差距大小则表明了企业在实施ERP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大小;同时,那些差距比较大的因素也就成为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提高的对象,这也为企业控制风险提供了依据。
 
 
更多深圳ERP,深圳ERP软件,深圳ERP系统知识点击首页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