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很重要的一环是起草招标书。如果把招标过程比作“考试”,那么招标书无疑相当于“考卷”。不仅要提前发布,而且还要把考试的具体要求准确地概括并公示出去,以便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ERP厂商前来“报考”,达到充分竞争的目的。但由于我们ERP招标经验不足,在这次招标过程中犯了一些误区。主要如下:
(1)招标书需求写的不够细致、深入
一般来说,招标是指采取科学的程序将项目需求广而告之,再择优录取,最终经过一系列接触、谈判等活动,完成合作、实现最优的过程。但ERP招标选型并非和普通物品采购一样是一锤子买卖,它需要综合考虑ERP厂商的实施能力、二次开发能力等要素。在ERP招标书上企业需求是一块不容忽视的内容。但是,我们在制作招标书时在需求上存在一些过大过粗的错误,使我们在招标过程中不但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现象,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例如,我们在写销售管理需求时,只在招标书上说要实现“销售订单价格分级确认审核”需求。这个需求大部分的ERP软件都可以实现。但是具体如何实现则没有说明清楚。如分级审核要分几个级别审核,是分三个级别还是五个级别?在后来的ERP厂商演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厂商只能够实现对于价格的三级确认,而按照我们企业的现实需求则是需要五级确认。最后发现在所有的投标厂商中只有五家厂商符合要求。
这说明我们在招标说明书上没有写清楚需求,结果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基本功能的筛选上。若我们能够把这些基本需求定义得再详细一点,或许可能有部分ERP厂商就会自动退出了,我们也就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招标书上把需求写详细、写清楚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直接过滤掉一些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厂商。所以,在招标书书写之前,要先进行需求调研、分析、研究。没有准确、详细需求的招标书,对于招标工作来说不但是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被对方钻空子。
因此,作为招标企业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ERP需求,明白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想要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展开招标工作。
(2)招标书只是对模板的简单复制
利用其它企业的ERP招标“模板复制”是我们这次招标的另一个误区。本来“模板复制”是一个经验借鉴、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进行ERP项目招标书制作时,很多企业ERP项目负责人都会耍个小聪明,在搜索引擎上查找ERP招标合同模板,然后对招标模板进行修改和再写作。实际上这种取巧的“模板复制”会使我们对本公司的需求未加以深入的系统思考,结果是造成后来ERP厂商的投标内容与我们企业真实的需求不一致。
例如,对于ERP来说重点在于管理流程,其核心思想在于管理模式。但是,不同企业之间即使是行业相同的不同公司,它的经营背景、管理人员的思维都是不同的,故其采用的管理流程、管理模式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又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同的ERP项目所制定的招标标准、标书写作标准都会多有不同。
故我们在写ERP招标书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把其它公司的招标书拿来复制拷贝一下,因为这根本不能够体现企业的真实需求,这种抄袭的招标书对于招标工作是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的,而且或多或少还会给招投标工作带来危害。
通易ERP系统以“精细管理、敏捷经营”的设计理念,以“规范化、平台化、行业化、精细化”的设计指导方针,完全符合企业“全面应用、按需部署、快速见效”的管理需求,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更具广度和深度。
不仅涵盖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协同办公(OA)、客户关系管理(CRM)、工程研发管理等,还具有分销管理、零售管理、条码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海关账务管理、售后服务管理、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文件管理、智能分析、移动商务等功能,支持自定义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助力企业应势而动,随需应变复杂的市场需求。
企业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购买一套软件那么简单,它应该是建立一体系统(System),整合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理顺企业业务流程,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购买一套系统,真正意义不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更深层次是为了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系统供应商是一个合作伙伴,有很强的技术积累、很深的行业背景,有长久合作的意识和条件。